文/ Chang-Pei Tian
2015年面授課程學員,2016年通過CPA考試
我在美國的南加大USC念公共政策碩士的時候,決定要考CPA增強財金專業形象。但因我大學是念商學院,但不是會計系。所以仍然需要補修學分才能有資格考試,我就在加州念碩士時順便去UCLA Extension把剩下的學分修完。我一開始是在加州考場應試,後來因為去紐約實習又在紐約考,接著回到台灣找工作,所以最後是在關島考過剩下科目的。回想這整個過程從補修不足的學分到考上花了近3年,雖然屢屢想要放棄,但還是終於熬過來了! 每次等待成績公布的時候就像是公布選舉結果!一翻兩瞪眼!當選過關,落選被關(關在圖書館)!
A. 選擇報考美國CPA原因
我在美國念公共政策碩士的時候,想要透過擁有聽起來很厲害的財金證照增加財金專業形象。我有考慮過CFA和CPA,後來選擇CPA。
1. 因為CPA雖然拿到考試門檻的資格很高,但是18個月內就可以把試考完。而且每一季都可以考,不像CFA除了LEVEL 1
每半年考一次,LEVEL 2和LEVEL 3 都要是一年才考一次,要拖很久才能考完;
2. 以後考台灣會計師又可以抵免會科和國文;
3. 台灣崇尚「醫師、律師、會計師」等師字輩的專業,考到會計師證照後,在金融領域服務或在金融政策上的建議,都會比較受到尊重。
B. 美國CPA對於個人職涯之助益
我並沒有打算去會計師事務所服務,但是我覺得擁有這張證照可以證明基本的財金和英文能力,沒有辦法立刻算出短期的
經濟效益,但是絕對可以擦亮個人財金專業的招牌,增加影響力和說服力。
C. 選擇Becker原因
我在UCLA Extension 修會計學分時美國的Becker有到班上開說明會,當我看見參加Becker的通過率是沒有參加Becker的學生的2倍時,我就很想加入,但我決定回台灣報名 - 很簡單,價格和美國差不多,但是多了中文的課程和考前和考後的免費顧問服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而且我是很懶的人,Becker的策略是把最重要的考點都複習到,但是太鑽牛角尖的細節就不特別著墨。我覺得很符合我的個性,所以就選擇Becker啦!
D. 準備過程
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都建議一次準備兩科,所以我是先考FAR和BEC, 之後才準備REG和AUD。我的策略是一旦開始考試,每一季都要持續考,中間不能放掉。不然18個月,也就是6個考試季度很快就過去了。我是在第5個考試季度通過的。一定要一鼓作氣,一旦第一科過期了以後士氣就很容易潰敗。
1. FAR: 成績76 分,二戰通過
FAR是所有科目的根本,範圍超級大,題目無敵多,但是好處就是考題比較有跡可循,不會太鑽牛角尖。我按部就班的把課本唸完,把題目做完,但考第一次卻考了雞肋分70分。第二次考試時我很認真把課本所有的例題都做了,把可能simulations的難題全部都先做過,才驚險過關。
2. BEC: 成績77分,二戰通過
這一科是通過率最高的一科,所以我準備兩個禮拜就上場了。我把課本念完,Becker題目做完,背完作文的模板就上場考試了。沒想到信心滿滿的我第一次成績出來只考了74分。只差一分! 我真的是心力交瘁,比考低分還要有無力感。後來第二次就加強第一次被列為Weaker的領域,驚險過關啊!
3. REG: 成績79分,三戰通過
這一科很不容易。很多的細節和似是而非的地方,念起來要非常仔細。像是S corp VS Partnership,怎麼算公司的Basis Corp在Becker課本的篇幅並不大。但是有時也會考出很多篇幅,所以除了課本以外,我會把我不夠清楚的地方上網Google補充資料寫在課本裡面。我也建議大家把所有的稅表都實際從網上印下來看,才會更有感覺。我一戰準備三週考了71分。二戰準備了一個月卻只考了70分真的很灰心,很想放棄。但是我已經下了決心要拚到最後,所以在難過了兩週以後重整旗鼓,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終於通過。
4. AUD: 成績81分,三戰通過
這是我挫折最大的一個科目。我第一次準備了1個月,我信心滿滿,竟然只考了55分。原來這個科目要念的非常仔細,不然很容易混淆。考第二次時開始有新題型DRS,而且考試出現比較多的Chapter 4的題目所以只考了67分。三戰時很仔細的把課本每個細節都在念了一遍。考試時剛好Simulations都是我會的題型,也沒有考DRS就通過了。
考CPA真的是一場馬拉松,跑的過程常常會很想放棄。但是有時候不見得是念的不夠,有可能那一次考試遇到的題目剛好比較難。所以一定要堅持在下一個考試窗口繼續報名,努力+運氣+堅持終會達到目標。